比利亚雷亚尔死敌俱乐部黄潜之殇,比利亚雷亚尔与死敌的百年恩怨,足球场外的血色江湖
hccseo 2025年10月26日 11:32:30 动态 3
当比利亚雷亚尔的球迷高唱着“黄色潜水艇,永不沉没”冲进陶瓷球场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这座承载着无数荣耀的球场,曾是西班牙足坛最血腥的“战场”,足球从来不是简单的22人游戏,当死敌的旗帜在邻近街区飘扬,当祖辈的仇恨化作看台上的咒骂,一场跨越世纪的恩怨,早已超越了胜负本身,我们撕开足球的温情面纱,走进比利亚雷亚尔与四大死敌的“江湖”。
瓦伦西亚:同城不同心的“塑料兄弟”
“瓦伦西亚人喝的是图里亚河的水,流的是比利亚雷亚尔的血。”这句流传在瓦伦西亚社区的狠话,道尽了两支球队的畸形关系,作为瓦伦西亚大区仅有的两支西甲球队,地理上的亲近反而成了仇恨的催化剂。
2005年,比利亚雷亚尔历史性闯入欧冠四强,瓦伦西亚球迷却在街头焚烧黄色球衣,高呼“黄色垃圾滚出西甲”;2020年,两队在国王杯相遇,看台上飞下的硬币砸中一名儿童,导致比赛中断,更讽刺的是,两队球迷共享着“蝙蝠军团”与“黄色潜水艇”的绰号,却连球员转会都成了禁忌——2018年,前瓦伦西亚队长帕雷霍加盟比利亚雷亚尔,被瓦伦西亚球迷骂作“叛徒”,而比利亚雷亚尔球迷则用“欢迎回家”的横幅回击,双方在社交媒体上掀起骂战。
这种仇恨源于资源争夺:瓦伦西亚作为大区首府,长期垄断商业赞助与媒体关注,而比利亚雷亚尔的崛起打破了这种平衡,当黄色潜水艇用欧战成绩吸引全球目光时,瓦伦西亚人感受到的不仅是竞技压力,更是“文化中心”地位的动摇。
埃尔切:工业区的“阶级战争”
如果说瓦伦西亚的仇恨带着都市精英的傲慢,那么与埃尔切的恩怨则是赤裸裸的阶级对立,埃尔切,这座以制鞋业闻名的工业城市,与比利亚雷亚尔所在的农业小镇维拉里尔,从经济结构到社会阶层都截然不同。
20世纪70年代,埃尔切球迷曾用“农民球队”嘲讽比利亚雷亚尔,而后者则以“鞋匠军团”回击,这种标签化攻击在2014年达到顶峰:两队在乙级联赛相遇,埃尔切球迷在看台悬挂“黄色潜水艇=拖拉机”的横幅,比利亚雷亚尔球迷则连夜赶制“鞋厂倒闭”的T恤,更极端的是,双方球迷曾多次在工业区与农田交界处爆发群殴,警方不得不出动防暴队。
这种仇恨的深层逻辑,是西班牙工业化进程中城乡矛盾的缩影,当埃尔切的工人阶级看到比利亚雷亚尔的农民通过足球实现阶层跃升时,嫉妒与不甘化作了看台上的暴力。

莱万特:海岸线的“领土争夺”
沿着地中海海岸线向东30公里,莱万特与比利亚雷亚尔的恩怨堪称“海岸线战争”,作为瓦伦西亚大区的第三支球队,莱万特长期活在两大豪强的阴影下,这种“夹缝生存”的处境催生了极端的反抗心理。
2017年,两队在联赛中相遇,莱万特球迷在看台悬挂“黄色潜水艇,沉入地中海”的横幅,并投掷塑料鱼(暗喻潜水艇)攻击客队球迷;比利亚雷亚尔球迷则用“莱万特=小渔村”的标语反击,更荒诞的是,双方球迷曾为争夺海滩边的酒吧据点大打出手,导致当地警方出台“足球日禁酒令”。
这种仇恨的本质,是地区认同的争夺,莱万特球迷将比利亚雷亚尔视为“外来入侵者”,而后者则认为前者是“蹭热度的小弟”,当两队在积分榜上紧咬时,这种对抗便从球场蔓延到整个海岸线。
西班牙人:加泰罗尼亚的“政治投射”
如果说前三支死敌的仇恨还局限于竞技层面,那么与西班牙人的恩怨则掺杂了复杂的政治因素,作为加泰罗尼亚地区唯一的非巴萨球队,西班牙人长期扮演着“反巴萨先锋”的角色,而比利亚雷亚尔因多次在欧战中击败巴萨,成了加泰罗尼亚媒体的“眼中钉”。
2021年,西班牙人球迷在看台悬挂“黄色潜水艇,加泰罗尼亚不欢迎你”的横幅,并高唱“独立歌”;比利亚雷亚尔球迷则用“西班牙人=加泰伪军”的标语回击,这种对抗在2023年达到高潮:当比利亚雷亚尔在欧协联夺冠后,西班牙人媒体酸溜溜地评论“小球队的偶然”,而比利亚雷亚尔球迷则发起“抵制加泰产品”的运动。
这种仇恨的根源,是西班牙民族认同的撕裂,当加泰罗尼亚独立运动愈演愈烈时,比利亚雷亚尔作为“西班牙统一象征”的角色,自然成了反对派的攻击目标。
足球是镜子,照出人性的复杂
从瓦伦西亚的都市傲慢到埃尔切的阶级对立,从莱万特的海岸争夺到西班牙人的政治投射,比利亚雷亚尔的死敌名单,本质上是一部西班牙社会的微缩史,当我们在看台上呐喊时,喊出的不仅是支持,更是对身份、阶级、地域的焦虑与宣泄。
或许,真正的足球精神不在于击败死敌,而在于理解仇恨背后的逻辑——毕竟,当终场哨响,我们共享的不仅是同一片天空,更是对这项运动最纯粹的热爱。